我校初中部赴铜鼓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 文章分类:三中新闻
- 编辑:
-
2024-05-20 08:00:00
-
1117次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趁着微风不燥,万物生长的时节我们心存万卷书,去行万里路朝气蓬勃的三中学子走出教室,走进更大的课堂在铜鼓这片热土中感悟红色文化在客家风流里寻觅先人遗风在乡村野趣里感受耕耘与丰收。
一、湘鄂赣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抵达铜鼓在秋收起义前夕创作的一首词,充满着豪情壮志,是秋收起义战斗的号角。在诵读之中,体会毛泽东的革命豪情与斗争精神。在庄严肃穆的湘鄂赣革命烈士陵园,三中学子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肃立在纪念碑前,鞠躬默哀,敬献花篮,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之情。行走皆学问,天地是课堂重走红色教育基地铭记初心使命,激扬少年之志走近乡野田间,回归自然,不忘初心三中学子们,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山河壮阔,披荆以往。
二、毛泽东化险地——感悟红色文化
在这里,三中学子聆听了毛泽东化险的故事感叹毛泽东的机智与聪慧在这里,三中学子瞻仰了毛泽东铜像深感先烈们的伟大与崇高这一刻,三中学子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三、秋收起义纪念馆——传承红色精神
在这里,曾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在这里,曾流过人民不屈的血液在这里,曾吹响过反抗压迫的号角一幅幅珍贵的图片,让历史记忆“亮了”三中学子仿佛与先辈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一行行清晰的文字,让革命遗址“活了”点燃了三中学子为使命而奋斗的理想之火。
四、客家博物馆——邂逅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着客家人的智慧与情感。共探客家文化,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领悟。在客家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对家族、对生活的深深眷恋,也能领略到那份对艺术、对美的执着追求。客家山歌是坪田村的特色名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同聆听山歌的旋律,感受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艺术的追求。坪田村客家代表亲身教学客家山歌和打跳舞,助力客家文化传承!铜鼓包圆制作技艺是铜鼓客家人饮食文化的代表。铜鼓包圆就是“包一个团团圆圆”,这是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铜鼓包圆以薯粉、香芋为皮,佐以腊肉、冬笋为馅制作,外形如水饺而无褶。三中学子们学习制作铜鼓包圆,感受客家人的热情好客。
五、乡野田间——体验劳动实践
村舍畦田,炊烟袅袅古木无声,流水潺潺希望的田野上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来了。化身渔夫,徒手摸鱼和鱼儿斗智斗勇满身是泥的人,也可以满眼是光。挽起裤脚,赶牛犁田感受泥土的柔软感受深一脚浅一脚的快乐在田野里寻找知识体会书本里的“粒粒皆辛苦”。空气中洒满糯米的清香手持木锤,一下下的敲打着糯米看着它慢慢的变黏三中学子脸上洋溢着笑容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黏黏的糍粑粘上香香的黄豆粉一口下去,满是香甜。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镜头下笑颜灿若千阳,少年永远在路上。观世界才有世界观,与其向往,不如出发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真的体验在脚下愿你以渺小启程,逐光而行愿你终有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愿你任何时候都不缺激情和勇气时光是如此厚爱我们让我们在每个研学的路口都遇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