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二年级赴长沙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 文章分类:教育活动
- 编辑:
-
2024-05-02 08:00:00
-
561次
“这是我跑的最远的一次,也是我经历最多的一次,获得最多的一次,当我走进湖南大学的那一刻,走进岳麓书院的一刻,内心的感觉难以形容”,高二九班张思宇激动地说。
4月29日,我校组织高二年级奔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 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本次研学实践活动设计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爱晚亭、橘子洲路线,线路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城市历史文化、大学文化等资源。同学们跨越千年时空、领略伟人风采、走进科技前沿、行走岳麓山林...在行走的课堂中俯仰世界、饱览山河、找寻自我、探索人生。
分管高二年级的校领导郑光波、年级主任王赟哲、高二年级全体班主任全程陪伴孩子们,为同学们的平安旅程保驾护航。
秀如琢玉的岳麓山下,碧波荡漾的湘江岸边,有座学府在战火中七毁七建,历经十余次办学体制改革变迁仍弦歌不绝,它就是中国著名的“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南大学。
在湖南大学,同学们克服了风雨天气,和大学学长学姐们亲切交流,邀请他们进行访谈,完成课题研究作业。通过深入地交流,同学们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了,奋斗的目标更加坚定了。
依山而建的岳麓书院又称千年书院,它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合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也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中唯一弦歌不绝,学脉延绵的书院。
书院讲堂一块鎏金匾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匾,“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最高境界。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错落有致、气势宏伟的古代书院建筑,感受到了古人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每一幅书画,都在脉脉讲述着绵延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浸其中,让我对学习的领悟又更深刻了,动力更加充沛”,高二十六班谭鑫宇同学说。
从岳麓书院出来后,同学们还幸运到遇见了曾经在我校执教的樊相敏老师,她现在是湖南师范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她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处于科技前沿的研究室,同学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表现出浓厚兴趣。
“看到研究室的学长有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有像我们老师这样努力的人,我深感鼓舞。”高二一班同学毛凤娇同学说。樊老师嘱托大家,要坚定自己的梦想,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不负韶华。
爱晚亭是中国四大名亭(长沙爱晚亭、滁州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下的清风峡中,古树参天,毗邻岳麓书院、东方红广场、长沙抗日指挥部遗址等。
爱晚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是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爱晚亭时,毛泽东同志接受校长李达之请,亲笔题写的。爱晚亭亭柱上刻有罗典的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爱晚亭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或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古人在此题诗作赋、吟咏抒怀,今人在此流连忘返、发思古之幽情,都因为倾慕于爱晚亭独特的气质和文化印记功能,我们来到这里,也是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高二十班涂家铭同学说。
“到了橘子洲,看到了毛主席的头像,我肃然起敬。看到湘江奔流不息,气势磅礴,我才真正理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高二九班李焕同学说。
在橘子洲头,同学们整队肃立、器宇轩昂,面对滔滔湘江,再次用新时代青年之声诵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激情的朗诵,抒发了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梦想,喊出了他们内心的骄傲与自豪。“同学们朗诵的太精彩了,我一定要录下来,回去给我的孙女儿看”,围观的一位游客老人心情激动的说。
研学的旅途虽然短暂,但是那一刻的瞥见,在少年心中激起了千层浪花,将为他今后的奋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能量。据年级主任王赟哲介绍,高二年级以此次研学实践为契机,组织了课题研究、研学征文、诗歌创作、摄影和vlog制作等多项比赛活动,让研学课程得到巩固和拓展,落脚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最大程度发挥研学课程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作用。
近年来,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强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高质量研学活动,扎实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广大师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研学中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